漸漸的改變:從一個酒店故事談職場中的管理智慧
最近在企業輔導中遇到的一個個案,讓我想起很久前在網路上讀到的一篇文章。———————-
漸漸
在某個知名的高檔酒店,這裡的服務小姐與工作人員皆擁有大學以上的學歷,這在業界實屬罕見。由於酒店的服務質量優異,名聲遠揚,吸引了眾多顧客,也讓外界充滿了好奇與猜測。
一天,老闆的一位朋友終於忍不住問了他:「你是怎麼找到這麼多大學生來當酒店服務員的呢?你不會是逼良為娼吧?」
老闆聽完,微笑著回應:「我從來沒有逼迫任何人,她們都是自願的。」
朋友更加好奇了:「那你是怎麼做到的呢?這可是件不容易的事啊!」
老闆點了點頭,隨後開始娓娓道來這個過程。
「一開始,我們招聘的是會計或帳務人員,學歷要求自然是大學以上。她們的工作內容是處理財務報表和日常的帳務管理,與酒店的其他工作無關。我們會給她們提供專業的環境,讓她們專注於本職工作。」
「但在酒店裡,工作難免會有些重疊,尤其是當公主(服務員)忙不過來時,偶爾我們會請會計們去幫忙端茶送水。這一點是小事,通常不會讓她們覺得有太大負擔。然而,隨著時間推移,她們會開始觀察到一個現象:在發薪時,她們因為負責財務工作,知道每位員工的薪水狀況。這時,她們會發現,儘管自己和服務員做了相同的體力活,像是端茶倒水,自己的薪水卻遠低於那些服務員。」
「這種反差讓她們心生好奇,開始思考是否轉換工作崗位。漸漸地,有些人主動提出想要嘗試擔任酒店的服務員,因為她們看到了服務員的收入優勢。」
「於是,我們尊重她們的選擇,讓她們進入服務崗位。當她們開始擔任服務員後,接觸到客人,提供桌邊服務,有時客人心情好,會給她們賞酒,附上小費。經歷了幾次這樣的場景後,她們開始意識到,雖然同樣是在提供服務,但服務員是在桌邊跪著為客人斟酒,而酒店的公關小姐則是坐在椅子上,享受著較輕鬆的工作環境,收入卻更加可觀。」
「這個時候,她們心裡會產生新的想法:為何不進一步,轉為公關小姐呢?漸漸地,她們會主動提出轉職要求,從服務員變成了公關小姐。」
老闆講完,淡淡地說道:「所以,整個過程中我從未強迫任何人。她們只是漸漸地適應了這個環境,漸漸地看到了每個角色的差異,最終做出了自己的選擇。」 朋友聽完,若有所思。老闆的策略看似不動聲色,但背後卻充滿著精心設計的流程與環境塑造,讓每一個進來的人逐步改變了自己的選擇與定位,而這一切都發生在她們的自我意識下。
故事的結尾,老闆意味深長地總結:「這一切,都是漸漸的習慣,漸漸的成就。」
———————-
或許你初次讀到這篇文章時,可能和我一樣,只感受到環境的影響是多麼強大,能讓人不知不覺地改變選擇和行為。然而,當我重新審視這篇文章時,發現其中其實隱含了管理智慧,以下跟大家分享三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觀點,並提出一些思考問題,讓我們能更好地應用這些智慧到實際工作中。
1. 環境的力量:如何引導員工自發改變
故事中,老闆沒有強迫員工做任何選擇,而是通過設計一個讓人不斷比較與反思的環境,讓員工自行選擇轉變。這揭示了管理者如何通過環境塑造來引導員工的行為和決策。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系統設計,能讓員工自發地發現並追求更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。
思考問題:
- 在你的組織中,現有的工作環境是否鼓勵員工自主發現並發揮他們的潛力?
- 你是否有通過環境設計,讓員工自然地朝向目標前進,而不需要過度的直接干預?
2. 內外動機的轉換:如何平衡長期與短期目標
故事中的員工最初是以會計身份進來的,這個選擇可能基於內在的職業認同感和專業技能。然而,隨著時間推移,她們逐漸受到外在高薪的吸引,開始改變職業選擇。這反映了內外動機的微妙轉換:當外在的激勵超過內在的價值時,員工可能會重新考慮自己的職業路徑。
管理者在設計激勵機制時,應考慮到如何在外在回報和內在價值之間找到平衡,避免讓員工過度追求短期利益,而忽視長期的職業發展。
思考問題:
- 你的組織如何同時激發員工的內在動機(如成就感、工作滿足)與外在動機(如薪資、獎金)?
- 在現有的激勵機制下,是否有讓員工過度關注短期回報,而忽視長期的職業目標?
3. 間接管理的藝術:如何設計有效的系統引導員工
這個故事中的老闆展示了間接管理的力量。他並沒有明確要求員工轉職,而是通過設計薪酬和職位架構,讓員工自行選擇最有利的發展方向。這種間接管理方式能夠降低員工的抵觸情緒,並讓改變變得更加自然和自願。
管理者可以學習如何通過制度設計和環境影響,讓員工感到他們的選擇是自發的,而不是被強迫的。
思考問題:
- 你的管理風格是否過於直接?是否有可能通過制度設計或環境塑造來引導員工,而不是單純依賴命令與控制?
- 你的組織有沒有足夠的系統和結構,讓員工感到自己的職業發展是自主的?
結語
這個「漸漸」的故事讓我深刻體會到,管理的精髓並不在於強勢的控制,而是在於如何創造一個能讓員工自發成長的環境。環境的力量、內外動機的平衡,以及間接管理的藝術,這三者相互作用,能夠讓管理者輕鬆地引導團隊朝向更高效的方向發展。
我們不妨思考,在日常工作中,我們是否能夠更靈活地運用這些管理智慧,幫助員工在潛移默化中找到屬於他們的成就感和發展方向。
※如果您有「人才發展」「教育訓練」「人資制度建置」相關需求,歡迎洽詢:昕禾文創教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