傾聽抱怨!那可能是你內在的求救訊號!

撰文/昕禾文創 陳姵含總監

前幾年有一本書「不抱怨的世界」,引起很多迴響。一時間「不抱怨」成為顯學,有許多的講師紛紛推廣「不抱怨」的力量。曾經在某老師的課堂上,老師說:「想讓生命更美好,請停止抱怨!」有學員問:「如果身邊有抱怨的人怎麼辦?」老師回答:「那就遠離抱怨的人!」

聽到這段對話的當下,心中萌起一個小小的聲音:「那如果那個抱怨的人,是重要的家人、合作的夥伴、工作的同事,真的只有遠離嗎?抱怨就真的這麼罪無可恕嗎?」後來我在美國臨床心理學家蓋.溫奇(Guy Winch)的著作「抱怨力量大」中,看到作者提出了一些有趣的觀點,恰好可以為我解惑!

 

抱怨,是情緒的出口!

壓抑抱怨,反而讓情緒造成傷害

 

當某個事件造成我們心裡產生負面狀態,如果我們只是不斷壓抑,不斷告訴自己要正面、要正面,你能想像最後會發生什麼事?在蓋.溫奇在書中提到:「我們抱怨主要是為了宣洩情緒,決定該對誰抱怨極其重要。」「想要真正抒發內心的抑鬱,我們需要感受到對方聽懂了。我們感受到的抒解程度,端看傾聽者對我們的感受及處境有多理解而定。」

 

我認為一個人會有抱怨的行為,是因為內在的負面狀態需要找到平衡、尋求出口。想一想,什麼時候你會有抱怨的行為呢?被上司責備的時候?買東西不順利的時候?被問題纏身的時候?受到挫折與挑戰的時候?這些時候都會產生抱怨行為。如果我們仔細觀察,可以發現到:大部分的抱怨點,都是情緒需要出口的時候。想想看,如果這時候我們把情緒出口堵住了,它會跑到哪裡去呢?哪裡都不會去,它只會被壓抑著,變成一顆未爆彈,等待著下一次被點燃的機會。

 

區分「好抱怨」跟「無效抱怨」

別讓「無效抱怨」毀了自己的人生!

 

克萊姆森大學的心理學教授蘿賓‧科瓦斯基(Robin Kowalski)是研究抱怨的專家,她發現到除了宣洩情緒以外,我們的抱怨主要是為了達成某種社交功能。透過抱怨,我們可以找到同類,或者是證明我們見識不凡,也有可能是一種自嘲,或者是需要別人給自己一個合理的解釋。

抱怨,其實還可以分為兩種。一種是有好的抱怨,一種是無效的抱怨。好的抱怨當中隱藏的黃金,很多的發明都是來自於這種抱怨,發明家不滿現況,所以有了一些抱怨,而他們又把這些抱怨轉換成動力,促使他們去研究改變世界的發明。另外一種無效的抱怨,主要目的是為了「情感的抒發」與「尋求他人認同」,這時候我們只需要「聆聽」,知道這有可能是一個人發出求救訊號,因為他們無法解決自己的情緒、找不到被認同的價值。而身為一個聆聽者,就當一個陪伴者,陪著對方走過情緒的洪流,最後轉換他的想法。

 

或許,次回聽到別人的抱怨時,別再對抱怨的人說:「你不應該抱怨!」「你要正面一點!」而是站在支持與陪伴的立場,聆聽對方的抱怨,等到他的情緒緩和之後,再問一個小問題:「如果這個抱怨能帶給你一個禮物或啟發,那會是什麼?」這時候對方的情緒得到理解,自然很快地可以轉念,對他所面臨的問題也有新的回答。

 

看清楚抱怨背後的意義,鍛鍊你的強力思維!

 

「不抱怨」無法真正解決問題,真正要讓自己不抱怨,必須先要讓情緒找到出口,接著轉換關注焦點。科瓦斯基指出,壓抑抱怨並不可取,壓抑情緒可能讓一些人更容易產生憂鬱。甚至讓人們比較容易罹患冠狀動脈疾病。就我這幾年的觀察也是如此,如果我們不正視抱怨的力量,一味地追求「不抱怨的世界」,那麼這些被壓抑的情緒會成為一顆顆不定時炸彈,等著來到臨界點。當你無法壓抑這些情緒的時候,所有負面情緒的潛在力量就會變成核彈,讓你的生活滿目瘡痍。

 

所以,我們真正需要的並非「不抱怨」。我們真正需要的是「聆聽」跟「轉念」,當我們可以看清楚抱怨背後真正的意義,真誠地「聆聽」抱怨所帶來的禮物,看清自己的無效抱怨,並轉換為成長的養分,這樣才能鍛鍊我們的思維,讓我們的意志力跟精神力不斷成長。

聆聽「抱怨」,轉念「黃金」!這才是真正的正向思考!

 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對於「情緒與壓力」相關的培訓問題,歡迎洽詢昕禾文創教育!

我們將給您最完善的培訓計畫!

洽詢專線:02-29456658

或點擊下方按鈕填寫訓練需求哦!

更多精彩專欄文章:點我

發表評論